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
下載客戶端

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股票頻道 > 熱點關注 > 正文

滬股通掃貨深股通拋售 外資“流向分歧”創(chuàng)紀錄

2022-02-21 06:33  來源:上海證券報

    單周凈買賣差額超200億元,半月累計差額超300億元,自虎年開市以來,北向資金對滬、深股通的流向分歧為此前罕見,買賣差額創(chuàng)歷史紀錄。

    據統(tǒng)計,2月以來,滬股通累計獲北向資金凈買入205.04億元,深股通則累計遭凈賣出121.59億元,滬深市場外資流向的“背道而馳”令不少投資者感到困惑。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北向資金的“滬深分歧”以往也有發(fā)生,特別是自2020年起明顯增多,但大多是“滬弱深強”,近期的“滬強深弱”現(xiàn)象難得一見。

    分析人士認為,這可能與近兩年MSCI等國際指數(shù)暫緩提升A股納入因子,造成“配置盤”外資的流動趨于穩(wěn)定,轉而由“交易盤”資金逐漸主導短期的外資整體流向有關。

    結合盤面,北向資金的內部分化常與當時市場運行風格相互影響。且外資偏愛逆市布局的交易傾向,也使其短期的內部分歧常能對后續(xù)一段時間的市場風格走向提供指引。

    2020年以來頻現(xiàn)分歧

    從單周維度進行統(tǒng)計和觀察,歷史上已發(fā)生過9次“滬股通與深股通單周凈買入額差值超過100億元”且“滬股通與深股通單周整體流向相反”的情形,其中自2020年起出現(xiàn)過6次。

    最近的這次,即今年2月7日至11日,當周滬股通凈買入173.54億元,深股通凈賣出66.10億元,兩者差值達239.63億元,創(chuàng)歷史之最。

    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在這9次北向資金內部分歧中,“深股通凈買入而滬股通凈賣出”的情形共發(fā)生7次,這與近兩年“賽道投資”邏輯大行其道的趨勢是匹配的,而“滬強深弱”現(xiàn)象則較為罕見。雖然深股通的開通時間比滬股通晚,但隨著醫(yī)藥、新能源等賽道資產市值輪番飆升,從2020年開始,深股通的整體資金規(guī)模已與滬股通相當。

    截至2月18日,北向資金開通以來累計凈買入額達16596.98億元,其中滬股通凈買入8516.44億元,深股通凈買入8080.54億元。

    “交易盤”主導短期波動

    為何北向資金近年來多次出現(xiàn)內部分歧,這可能與“配置盤”和“交易盤”外資間的風格差異有關。

    作為市場中較早研究外資的分析師,現(xiàn)任興業(yè)證券策略首席的張啟堯曾在2019年發(fā)布研報,創(chuàng)新性地提出了“交易盤”外資與“配置盤”外資的概念。

    張啟堯表示,在滬深股通開通后,外資成為影響A股市場最重要的變量之一,但關于外資來源的問題,在投資者中一直爭論激烈。從客觀角度論證資金來源,關于北向資金的性質,應區(qū)分“交易”和“配置”兩個類別。

    “以托管機構類型劃分,海外的配置型機構資金,大多通過外資托管銀行席位入場;國際主流對沖基金,基本是通過外資券商的PB(主經紀商)系統(tǒng)托管;而絕大多數(shù)游資,則托管于內資機構。”張啟堯認為。

    中信證券聯(lián)席首席策略師裘翔也曾發(fā)布研報,通過對800萬條托管數(shù)據的剖析,研究北向資金的構成和行為。

    裘翔同樣發(fā)現(xiàn),北向資金較高的換手率主要源自托管于外資券商的客戶,背后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對沖基金的高頻交易。此外,具有明顯“主題投機性”交易特點的北向資金多托管于內資券商,其交易頻率約是托管于外資銀行及券商資金的17.3倍。

    對于二者交易行為的差異,張啟堯強調,“交易盤”資金的流入與A股指數(shù)的關聯(lián)性更強,受市場風險偏好影響更大,大部分時候表現(xiàn)為同向變動;而“配置盤”資金與指數(shù)走勢關聯(lián)性較低,更多是平穩(wěn)持續(xù)入場。

    回看本輪行情,據中信證券測算,今年2月7日至11日,配置型北向資金和交易型北向資金在具體行業(yè)流向方面呈巨大分歧。其中,交易型資金當周大幅凈買入銀行、有色金屬等傳統(tǒng)板塊,同時大幅凈賣出電力設備及新能源、電子等成長賽道品種。相比之下,配置型資金交易較為均衡,同時增持了傳統(tǒng)與成長行業(yè)。

    顯然,交易型資金當周流入的銀行等價值股板塊,多為滬股通的權重品種;而當周流出的電新、電子等賽道股,則主要集中在深股通一側。因此,交易型資金的輾轉騰挪,成為導致當周北向資金內部分歧創(chuàng)紀錄的重要原因。

    指引市場風格走向

    定價權增強疊加逆勢布局的操作傾向,使北向資金近年來頻頻精準“抄底”,從而被部分投資者譽為“聰明錢”。那么,北向資金短期的內部分歧,是否也對未來市場風格的研判具有指引作用呢?

    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北向資金內部分歧發(fā)生的時點難以預測,有些出現(xiàn)在指數(shù)上漲過程中,也有出現(xiàn)在底部整固階段。而一旦分歧發(fā)生,外資流入的一側大概率將成為后續(xù)行情的強勢方向。

    2021年6月,市場在一波快速拉升后進入高位盤整,北向資金的分歧態(tài)勢開始顯現(xiàn)。6月15日至18日,滬股通連續(xù)4天凈賣出,累計凈賣出89.79億元,其中貴州茅臺遭凈賣出超過10億元;深股通渠道則整體凈買入,累計凈買入39.74億元,其中東方財富獲凈買入超過5億元。

    在上述分歧發(fā)生后,三大股指走勢開始分化。在之后的20個交易日內,上證指數(shù)僅小幅上漲1.11%,深證成指上漲4.82%,創(chuàng)業(yè)板指大漲10.94%。個股方面,貴州茅臺股價顯著回撤,從每股2000元上方一路跌至1500多元;東方財富股價則繼續(xù)走強,一個月后刷新了歷史高點。

    與最近“滬強深弱”行情相似的案例發(fā)生在2020年11月。2020年11月16日至20日,滬股通累計凈買入84.40億元,金融股獲外資大買,中國平安單周凈買入額超過17億元;深股通則累計凈賣出29.29億元,立訊精密等科技股遭拋售。

    后續(xù)的市場行情沿著外資加倉的路線演進,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,銀行、保險等“大象”起舞,中國平安7個交易日上漲逾10%,并定格了截至目前的高點——91.39元/股。

    但從整體上看,由“交易盤”外資騰挪引發(fā)的北向資金內部分歧,主要對未來一到兩個月的市場具有指引作用。拉到更長維度看,A股運行節(jié)奏仍與行業(yè)景氣度、個股基本面等“硬指標”有關。

    站在長周期角度,張啟堯在2022年十大預測中強調,資本市場深化開放、A股更高的估值性價比、外資在A股占比仍偏低等多重因素,仍將驅動外資持續(xù)流入A股。目前外資持股市值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僅在5%左右,遠低于海外市場15%至30%的外資占比,“全球配置”邏輯下,外資長期流入空間廣闊。

    中信證券認為,2022年,以機構為主的“長錢”定價權將繼續(xù)明顯增強,外資凈流入量相對2021年將增加。海外權益基金在A股配置仍偏低,在人民幣匯率穩(wěn)定以及沒有新的指數(shù)納入的前提下,預計北向資金全年有望凈流入4000億元。

-證券日報網
  •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

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B2-20181903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

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、數(shù)據僅供參考,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,風險自負。

證券日報社電話:010-83251700網站電話:010-83251800

網站傳真:010-83251801電子郵件:xmtzx@zqrb.net

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,即可下載

官方微信

掃一掃,加關注

官方微博

掃一掃,加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