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
下載客戶端

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公司產業(yè) > 上市公司 > 正文

科達制造遭中國聯塑旗下子公司舉牌 公司回復:持開放態(tài)度

2023-03-01 19:57  來源:證券日報網 

    本報記者 王鏡茹

    科達制造3月1日披露,廣東聯塑科技實業(yè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廣東聯塑”)于1月18日至2月28日,通過上交所集中交易系統(tǒng)買入公司股票9742.1萬股,合計持有公司股份比例達5%。

    “公司與主要股東進行了交流,大家對此持開放態(tài)度。”科達制造相關負責人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雙方業(yè)務有關聯,此次廣東聯塑從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,屬于產業(yè)投資,本次權益變動不會導致公司第一大股東發(fā)生變化,期待未來能和廣東聯塑強強聯合,合作共贏。

    廣東聯塑則表示,擬在未來12個月內,繼續(xù)擇機增持科達制造股票,預計增持比例2%至3%。

    廣東聯塑將繼續(xù)增持

    此次舉牌方廣東聯塑實控人是香港上市公司——中國聯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國聯塑”)創(chuàng)始人黃聯禧,截至2022年6月30日,黃聯禧、左笑萍夫妻持股比例68.48%。廣東聯塑法人左滿倫為其妻子的弟弟。

    科達制造和中國聯塑同為佛山企業(yè)。Wind數據顯示,中國聯塑主要辦公地址為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(qū)龍江鎮(zhèn)聯塑工業(yè)村,距科達制造辦公地址“順德區(qū)陳村鎮(zhèn)廣隆工業(yè)園”,駕車約1個小時。

    “雙方前期在業(yè)務合作方面有過溝通。”上述科達制造負責人告訴記者,中國聯塑業(yè)務涉及塑料管道、建材家居等,科達制造則覆蓋建材及裝備、鋰電材料及裝備等領域,雙方業(yè)務存在一定關聯度,企業(yè)發(fā)展思路及文化也較為一致。

    據悉,中國聯塑為國內塑料管道龍頭企業(yè),擁有超過30個生產基地,1萬多種產品。官網顯示,2022年上半年,中國聯塑營收149.39億元,同比增長1.01%;扣非歸母凈利1.91億元,同比下滑24.12%。

    今年1月份,廣東聯塑以15.13元/股-16.12元/股買入科達制造股票3198.39萬股;2月份,廣東聯塑以14.87元/股-16.38元/股買入科達制造股票6543.71萬股。以最低買入價估算,廣東聯塑此次舉牌科達制造耗資逾14億元。

    中國聯塑表示,擬在未來12個月內,擇機增持科達制造股票,預計增持比例在2%至3%之間。

    將在新能源方面展開合作

    “雙方正在探討海外市場業(yè)務合作及新業(yè)務的開展。”上述科達制造負責人表示,在傳統(tǒng)業(yè)務方面,兩者都重點關注業(yè)務全球化發(fā)展;在新能源等新興業(yè)務領域,雙方也在論證探討新業(yè)務合作的可能性。

    最新披露顯示,科達制造2022年扣非歸母凈利預計為41.5億元至44.5億元,同比增長335.86%-367.36%,其中,海外收入首次超過國內,目前其已在海外投產14條生產線,今年將新增3條生產線。

    此外,科達制造也在不斷加碼布局新能源領域,公司福建及安徽子公司主要負責負極材料工廠建設,在非洲東部還擁有超200平方公里鋰礦勘測權。

    2022年8月份,科達制造作為有限合伙人擬出資1.5億元(59.759%份額)參與設立投資基金廣東科達南粵新能源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合伙企業(yè)(有限合伙);10月,出資2億元認購廣汽埃安1511.72萬股(0.19%股權)。此外還通過子公司間接持有藍科鋰業(yè)43.58%股權,擁有表決權48.58%。

    廣東聯塑稱,公司建材機械業(yè)務在海外發(fā)展勢頭強勁,業(yè)務盈利能力提升;負極材料一體化工廠逐步釋放石墨化加工產能,負極材料產量增長超80%,相比去年同期實現較好效益。

    對于合作詳情,上述科達制造負責人表示,待敲定后會及時披露。

    不過從最新數據來看,碳酸鋰價格大有跌下“神壇”的跡象。上海鋼聯數據顯示,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,已從60萬元/噸的歷史高點跌破40萬元/噸,創(chuàng)近一年來新低。

    業(yè)內認為,隨著資源端項目放量,供應出現過剩,鋰價有可能出現持續(xù)調整。

    二級市場“舉牌”事件頻頻上演

    值得注意的是,廣東聯塑多年前便涉足A股市場。2016年第三季度,廣東聯塑耗資約5億元參與巴安水務非公開發(fā)行,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。

    倉位在線顯示,廣東聯塑還直接和間接投資了天銀機電、中泰化學、東方日升等A股上市公司。

    事實上,近年來二級市場中“舉牌”事件頻頻上演。自2015年至今,A股已有約127家公司出現舉牌,舉牌次數高達253次,其中財務投資類舉牌約占七成,戰(zhàn)略投資類舉牌僅占一成,其余的兩成則為收購類舉牌。

    去年下半年以來,包括中蠻石油、三雄極光、保利聯合、國城礦業(yè)、中國天楹、百傲化學、濱化股份、渤實股份、ST龍凈、凱萊英等多家公司也接連被舉牌。

    大成律師事務所楊欣竹告訴《證券日報》記者:“強監(jiān)管之下,產業(yè)資本占據了新領地。相對于協議收購,得益于二級市場上的操作公開,舉牌收購毋庸置疑地成為了最公允、最市場化和最公開透明的上市公司收購方式之一。”

    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亦認為,在當前情況下,許多企業(yè)通過更多更積極的市場運作(如舉牌、并購等)來試圖打破僵局。“企業(yè)通過舉牌等手段可以更加靈活地獲得標的控制力和話語權,但也存在一些劣勢,包括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積累足夠的股權等,還可能引起市場不安,導致標的股票價格波動。”

(編輯 袁元)

-證券日報網
  •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
  • 深度策劃

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B2-20181903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

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、數據僅供參考,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,風險自負。

證券日報社電話:010-83251700網站電話:010-83251800

網站傳真:010-83251801電子郵件:xmtzx@zqrb.net

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,即可下載

官方微信

掃一掃,加關注

官方微博

掃一掃,加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