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
下載客戶端

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公司產業(yè) > 上市公司 > 正文

追鋰離子熱點被套 林州重機2億元投資或打水漂

2019-12-21 07:26  來源:上海證券報

    由比克電池引發(fā)的壞賬風險引起市場的警惕,除了科創(chuàng)板新秀容百科技外,還有哪些公司栽了跟頭?

    有接受采訪的券商人士表示,和傳統(tǒng)老牌鋰電池企業(yè)相比,一些剛剛轉型進入鋰電池產業(yè)的新兵,在行業(yè)形勢發(fā)生變化后,可能面臨巨大的損失。

    一家典型公司就是林州重機。2017年1月,公司擬進行再融資,主要項目就是年產30億瓦時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,規(guī)劃投資額高達22億元。2018年年初,公司還曾大肆宣傳該項目,但后續(xù)很快沒有了聲音。

    這項寄托了轉型夢想的投資究竟到了哪一步?“沒錢了,項目已經暫停了。”昨日,林州重機相關負責人對上證報表示,對于該項目的后續(xù)計劃,他并不清楚。

    實地探訪:鋰電池項目嚴重滯期

    日前,上證報探訪了位于紅旗渠畔的林州重機。

    盡管大門被裝點得格外氣派,但偌大的廠區(qū)內卻異常安靜,轉了一圈也沒能遇到一個人。工廠一隅荒草叢生,地上散落著銹跡斑斑的鋼材,更顯破敗蕭瑟。

    與林州重機一路之隔的,是剛剛被公司賣掉的子公司林州鋼鐵,幾根佇立的煙囪也無生產跡象。據(jù)門口保安介紹,“工廠從今年年初就已經停工了。”附近張官營村的村民也抱怨:“廠子從前養(yǎng)活著六七成的村民,這兩年經營不好,人都下崗了。”

    恰逢中午休息時間,有幾位身著藍色工服的員工出門。交談詢問間,上證報被告知鋰電池項目就坐落在工廠內,但仍未投產。問及具體時間,多名員工表示“還早著呢”。

    這與公司此前的計劃完全不一樣。

    據(jù)當?shù)孛襟w《安陽日報》2018年1月17日報道,該項目是河南省2017年重點項目,也是林州重機戰(zhàn)略轉型的重點項目。按照計劃,項目分兩期建設,一期項目于2017年3月開始建設,計劃2018年3月底投產。

    林州重機的“官宣”則始終停留在2018年4月。彼時,公司副總經理、董秘吳凱在參加投資者說明會時表示,公司正在積極推進鋰電池項目。

    諸多投資者對項目的進展進行了持續(xù)追問,答案只有一個:“敬請關注公司公告。”

    2億元投資要“打水漂”?

    林州重機的鋰電池項目可追溯到兩年多前。

    2017年1月,林州重機披露,擬募集資金19.43億元投建“年產30億瓦時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”和“SatSTAR天眼”星座項目。其中,前者總投資額達22.08億元,擬投入募集資金16.77億元,企業(yè)自籌5.31億元。

    林州重機對這個項目的期望非常高。公司預期,“項目建成投產后,年平均銷售收入可達45億元,平均利潤6.88億元。”

    然而,受多種因素影響,公司的這次再融資并未能成功,只能選擇自籌資金投入。

    據(jù)林州重機2019年半年報,該項目(一期)為非募集資金項目,計劃投資5.6億元,截至今年6月底實際投入為1.97億元。今年上半年,投入了約4118萬元。

    “現(xiàn)在很尷尬,繼續(xù)投,沒錢,而且投了也不一定能賺錢。不投吧,已經投了2個億,怎么辦?”有知情人士向上證報介紹說,動力電池的技術更新很快,低端產能早已嚴重過剩,而高端產能又需要有技術積累,林州重機顯然沒有這個能力。

    那么,林州重機是如何介入這個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的呢?“名義是轉型,其實就是想做一次再融資,結果錢沒融到,反而把自己陷進去了。”前述知情人士稱。

    進軍鋰電池,已經是林州重機的第N次轉型嘗試。

    簡單追溯,2014年6月,林州重機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近5年(2014年—2018年)的戰(zhàn)略轉型規(guī)劃綱要,提出了將公司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綜合服務商的戰(zhàn)略構想。

    當年8月,林州重機披露再融資預案,擬募集資金11.12億元,用于“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項目”和“工業(yè)機器人產業(yè)化工程項目”的建設。其中,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項目募集資金9.87億元,智能機器人項目募集資金1.01億元。

    然而,在融資到賬后不久,公司戰(zhàn)略即發(fā)生了重大變化。

    2015年下半年,林州重機終止“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項目”,取而代之的是“商業(yè)保理項目”,并投入了募集資金5.1億元。

    但是,堅持了不到三年時間,2018年7月,林州重機便終止了“商業(yè)保理項目”,作價5.2億元出售持有的盈信商業(yè)保理有限公司51%股權,退出商業(yè)保理業(yè)務。

    頻繁轉型換方向,后果也在預期之中。財務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公司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9.37億元,同比減少43.52%;實現(xiàn)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5.06萬元,同比減少92.73%。

-證券日報網
  •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
  • 深度策劃

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B2-20181903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

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、數(shù)據(jù)僅供參考,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,風險自負。

證券日報社電話:010-83251700網站電話:010-83251800

網站傳真:010-83251801電子郵件:xmtzx@zqrb.net

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,即可下載

官方微信

掃一掃,加關注

官方微博

掃一掃,加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