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
下載客戶端

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公司產業(yè) > 上市公司 > 正文

理財熱降溫 上市公司投資趨理性

2019-12-20 04:27  來源:中國證券報

    數據顯示,相較2018年的理財熱,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(guī)模和數量均明顯減少,投資趨于理性。市場人士指出,上市公司適當地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,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。但“賺理財快錢”的同時,不應偏離主業(yè)、脫實向虛。

    規(guī)模與數量雙降

    A股上市公司理財思路悄然生變。截至12月19日,今年A股3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130家(去年同期1300家)公司持有各類理財產品,規(guī)模合計1.2萬億元(去年同期為1.69萬億元),持有理財產品19186個(去年同期為24168個),規(guī)模和數量均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。

    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指出,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理財降溫的兩大原因,一是企業(yè)資金面比較緊張,二是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下滑。

    權威人士指出,目前滬市信托理財的資金均使用上市公司自有或自籌資金,未發(fā)現有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資金購買信托產品的情況。

    辯證看待理財熱

    自2012年證監(jiān)會下發(fā)《上市公司監(jiān)管指引第2號——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(jiān)管要求》(簡稱《監(jiān)管要求》)以來,A股上市公司理財熱情升溫,并在2018年達到頂峰。然而部分投資者擔心上市公司熱衷投資理財而“不務正業(yè)”。對此,專業(yè)人士認為,應辯證看待這一問題。

    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,上市公司募資應用于投資主業(yè)、投資實體經濟,若反其道而行之,全部用于投資金融產品,不僅會給外界造成不務正業(yè)的印象,也會讓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,對實體經濟構成傷害。不過,他也稱:“不能否認多數上市公司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出發(fā),在監(jiān)管規(guī)定之內,用自有資金或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。”

    “一些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(yè),出于等待合適投資時機、防范風險、日常經營周轉等原因,往往持有大量資金,通過短期理財提高資金收益無可厚非。”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夏敏仁說。

    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是國際慣例。夏敏仁舉例,蘋果、微軟投資于有價證券的金額占總資產比重都曾超過50%。

    權威人士指出,從風險因素方面考慮,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整體安全性較高。從上市公司層面看,購買理財產品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,購買理財產品的整體規(guī)模不大,并未影響上市公司主體業(yè)務的穩(wěn)健經營。此外,銀行理財等籌集的資金,絕大多數流向實體經濟。

    切勿荒廢主業(yè)

    專家提醒,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只是現金管理的一種手段,主要利潤來源仍是主業(yè),理財的同時切勿荒廢主業(yè)。

    “若疏遠主業(yè)過度投資理財,或者把理財作為長期性投資,這不利于企業(yè)長遠發(fā)展。”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。

    斥資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并非都是財大氣粗,部分公司試圖依靠購買理財產品粉飾財報。

    “金融要服務實業(yè),上市公司理應把精力和目光聚焦在主營業(yè)務方面。不排除部分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因企業(yè)規(guī)模擴張行至瓶頸期,有的則面臨產能過剩。”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提醒,在投資此類公司時更需謹慎。

    《監(jiān)管要求》明確規(guī)定,使用暫時閑置募集資金投資的理財產品應當具有安全性高、流動性好的特點,且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。在程序上,使用暫時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應經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,由獨立董事、監(jiān)事會、保薦機構發(fā)表明確同意意見,并進行充分信息披露?!渡虾WC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(2013年修訂)》及11月新修訂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財臨時公告格式指引明確,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和募集資金進行理財,都需經過相應的審議和披露程序,且募集資金理財投資應與主業(yè)相關,披露要求更為嚴格。

    “上市公司應當擔負起踏實敬業(yè)、規(guī)范運作的主體責任。”權威人士指出,在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,董監(jiān)高等“關鍵少數”應當勤勉盡責,依照規(guī)則審慎決策理財金額和種類。中介機構也應當嚴格履職,對上市公司委托理財盡到“看門人”的把關職責。

-證券日報網
  •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
  • 深度策劃

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B2-20181903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

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、數據僅供參考,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,風險自負。

證券日報社電話:010-83251700網站電話:010-83251800

網站傳真:010-83251801電子郵件:xmtzx@zqrb.net

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,即可下載

官方微信

掃一掃,加關注

官方微博

掃一掃,加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