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
下載客戶端

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財經頻道 > 宏觀經濟 > 正文

讀懂中國經濟“秋季報”,經濟專家這樣說

2021-10-20 02:25  來源:新華社

    新華社記者謝?,?、周圓

    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(huán)境下,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經濟同比增長9.8%,兩年平均增長5.2%。

    其中,三季度同比增長4.9%,兩年平均增長4.9%。

    如何看待當前經濟走勢?中國經濟增長后勁何在?多位經濟學家表示,要全面客觀看待季度經濟增速放緩,累計看中國經濟目前仍處于良好的恢復狀態(tài),保持平穩(wěn)健康增長是沒有問題的。

    數據顯示,今年一、二、三季度,我國經濟同比增速分別為18.3%、7.9%、4.9%,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.0%、5.5%、4.9%。

    “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,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間的差距為0.6個百分點,相對來說比較平穩(wěn)。”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、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說。

    受去年基數影響,“前高后低”是專家們對今年全年中國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。

    “現在不單單中國經濟從二季度到三季度出現回落,整個世界經濟發(fā)展復蘇都處在緩慢回落狀態(tài)。”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,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有國際因素,也有國內因素,更多是國內階段性、短期因素。

    從國際看,全球疫情仍在蔓延,疊加流動性泛濫,導致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包括石油、天然氣、黑色金屬、煤炭等在內大宗原材料價格高企,并傳導到國內抬升部分企業(yè)運營成本;從國內看,部分地區(qū)受到疫情汛情等多重沖擊,電力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。

    許憲春說,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多重因素,能源供應偏緊、疫情汛情沖擊等偶發(fā)性因素是階段性的,總體看中國經濟依然非常有韌性。

    專家表示,從前三季度累計看,中國經濟增速依然較高,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基礎。

    “把握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,關鍵要把握經濟增長、就業(yè)、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指標。”姚景源說,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仍在預期范圍之內;新增就業(yè)1045萬人,完成全年目標的95%;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上漲0.6%,物價總水平仍處低位;進出口和利用外資依然保持高位增長。“這四大指標告訴我們,中國經濟目前處于一個良好的恢復狀態(tài)。”

    許憲春認為,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中既要看到壓力,更要看到經濟發(fā)展的內生動力。

    產業(yè)結構不斷優(yōu)化——前三季度,制造業(yè)增加值比重為27.4%,比上年同期提高1.1個百分點;規(guī)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(yè)增加值同比增長20.1%,快于全部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;服務業(yè)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.2%,比上半年提高1.2個百分點。

    需求結構繼續(xù)改善——前三季度,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.8%,比上半年提高3.1個百分點,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(yè)投資較快增長;教育、衛(wèi)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.4%和31.4%,快于全部投資增長。

    新動能加快成長——前三季度,新能源汽車、工業(yè)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.5%和57.8%。信息技術廣泛滲透,網上直播帶貨、平臺經濟等新業(yè)態(tài)新模式快速興起。

    “經濟增速出現回落,并不意味著我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不足。”姚景源說,當前既要處理好階段性矛盾、臨時性問題,更要在結構改革、結構優(yōu)化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氣,不斷激發(fā)經濟新動能,穩(wěn)住持續(xù)復蘇態(tài)勢。

    展望四季度及明年初,專家表示,盡管中國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,但仍能夠保持比較穩(wěn)定的增長態(tài)勢。

    “發(fā)展經濟就像開汽車,首先要把好方向盤,方向盤往哪兒開?要往高質量發(fā)展的方向開。”姚景源說,下一步要堅持綠色發(fā)展理念,用辯證思維來看待并處理好階段性任務和長遠目標的關系,處理好經濟穩(wěn)增長與調結構、轉型升級的關系,從而保證中國經濟平穩(wěn)健康發(fā)展。

    此外,姚景源認為,從投資、消費、出口“三駕馬車”看,要進一步發(fā)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,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布局擴大有效投資,同時加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,加大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。穩(wěn)投資既拉動當前內需,又支撐未來發(fā)展,空間巨大。

    許憲春建議,下一步要從多方面孕育新動能,包括積極推動企業(yè)數字化轉型,加大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支持力度,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持續(xù)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和政策保障體系,持續(xù)支持海外倉、跨境電商、工業(yè)互聯網等。“新經濟新動能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作用,也必將為中國經濟未來發(fā)展注入持久動力。”(完)

-證券日報網
  •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
  • 深度策劃

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B2-20181903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

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、數據僅供參考,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,風險自負。

證券日報社電話:010-83251700網站電話:010-83251800

網站傳真:010-83251801電子郵件:xmtzx@zqrb.net

證券日報APP

掃一掃,即可下載

官方微信

掃一掃,加關注

官方微博

掃一掃,加關注